豪门国际

豪门国际·(中国游)官方网站
客服
天下热线
400-6900-880
联系邮箱
zcdl@zcdl.com
客服电话001
0510-80710777
客服电话002
0510-80713999
豪门国际·(中国游)官方网站
OA
豪门国际·(中国游)官方网站
邮箱
首页 · 媒体中心 · 行业资讯 · 详情
巨额津贴下 新能源车企需“居安思危”
宣布时间:2019年10月18日 09:22

还在为新能源津贴“腰斩”而苦恼的车企,终于将迎来一份“厚礼”。克日,工信部宣布《关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津贴资金整理审核情形的公示》显示,共有207409辆新能源车通过审核,将能拿到总计220.27亿元的新能源津贴。

在新能源“骗补”事务后,随着行业督查力度的提升,包括财务津贴核查与手艺条件趋严,新能源单车津贴逐渐镌汰,市场加速了优胜劣汰的程序。但与此同时,有约七成津贴流向商用车,甚至袒露出部分车企利润与津贴倒挂的征象。“断奶”后何去何从,这是每一个车企都得面临的挑战。

升级 车辆通过审核比例提高

凭证工信部最新宣布的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津贴公示情形,此次新能源企业申报推广总数为236881辆,企业申请清单资金为244.14亿元,最终专家组审定推广数为207409辆,减去了29472辆不切合津贴要求的车型后,应整理津贴资金220.27亿元。

凭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,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整年累计产、销量划分为79.4万辆和77.7万辆,同比划分增添53.8%53.3%。这意味着,起源通过审定获得津贴资金的20.7万辆新能源汽车,占该年度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26.6%。

而在2016年度中,企业共计申请新能源汽车推广数72614辆,企业申请整理资金约为96.84亿元,审定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数71546辆,整理津贴资金总额约为95.8亿元。

而在昔时,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7.74万辆,通过起源审定获得津贴资金的新能源汽车71546辆,约占昔时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总量的15%。

纵向较量来看,在新能源汽车津贴标准一直提高的配景下,获得津贴资金的比例从2016年的15%提升至了2017年的26.6%,这批注,新能源汽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。同时也意味着,从审核情形可以看出,在履历“骗补”与各项清静问题后,政府进一步增强了对整个行业的督查力度,包括财务津贴核查与手艺条件趋严,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目录准入均越发严酷。

竞争 单车津贴下滑加剧优胜劣汰

同样凭证2017年的津贴清单,共有207409辆车型通过了审定,可以推算出,单台车型平均津贴资金为10.62万元。而在2016年中,平均下来每辆车津贴资金约为13.39万元。比照之下可见,津贴力度有了显着下滑。

2016年到2017年中,有车企起劲争取获得津贴,也有车企心有余而力缺乏。例如,在2016年中,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申请津贴的产品数目为456辆,其中有400辆遭遇“驱动电机生产企业与备案参数纷歧致”。而在2017年中,324辆所有通过审核,预计获得2000多万元津贴。但陆地方舟能否在市场重重困绕中获得一席之地,尚有待视察。

相比之下,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车企“休业”中,重庆力帆乘用车虽然起劲申报推广应用982辆新能源汽车,以期获得近4000万元津贴,但效果是“颗粒无收”,津贴资金赫然显示“0元”,颇有些“恨铁不可钢”。

2018年新能源津贴下滑,2019年更是遇上津贴“腰斩”,2020年新能源汽车津贴妄想周全退坡……未来车企想拿到新能源津贴只会越发艰难,最终,津贴退出也将加速新能源行业从政策推动切换到市场推动的偏向。

新能源津贴下滑也直接反应到销量上。乘联会数据显示,今年9月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6.1万辆,同比下降34.8%,环比下降4.2%,这是今年一连第三个月份销量同比下滑。

隐忧 商用车企业太过依赖津贴
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公示中,商用车企业仍是本次津贴的主力军,甚至占有津贴发放总额的近七成,算得上“拿津贴拿到手软”。

从车企名单来看,排名第一的宇通汽车获得津贴资金共计45.9亿元,20713辆申报车型获得津贴;比亚迪和中通汽车划分拿走34.61亿元和11.2亿元,申报批准获得津贴车辆划分为30174辆、5508辆。仅宇通汽车、比亚迪两家公司津贴就抵达80亿元,凌驾总额的1/3。

另外,在本轮申请津贴的名单中,因“水氢车”事务被质疑“骗补”的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,也将获整理津贴资金1.18亿元。董明珠持股17.46%的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也同样在列,加上其下属公司等,共获整理津贴资金约5.30亿元。

凭证车企方面宣布的2017年、2018年财报显示,获津贴排名第一的宇通客车净利润划分为31.29亿元、23.01亿元,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则划分是40.66亿元、27.9亿元,这意味着,商用车企在很洪流平上极端依赖津贴,这些津贴甚至远远凌驾净利润。

不可忽视的是,现在对新能源客车的需求,更多是源于地方政府出于节能减排的目的,商业车企业以1/4左右的市场份额,拿走近七成的新能源津贴。那么,难以挣脱高额津贴诱惑的商用车企业在未来生长中,是否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完成产品从“政策市”转向“市场市”的过渡?是每一个车企必需面临的挑战。

网站地图